
守牢糧食安全底線 夯實國家安全基礎
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城鄉人居環境提升工作委員會(順天(北京)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受邀參加第三屆鄉村振興暨中國糧食安全戰略高峰論壇
國無農不穩,民無糧不安,糧食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這是居安思危的深長考量,是對世情國情農情的深徹洞察,也是一個大黨大國大局的深遠謀劃。
邁上新征程,要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把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穩產量、提產能、強機制、增效益,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
12月31日,由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主辦的“第三屆鄉村振興暨中國糧食安全戰略高峰論壇”在京召開。論壇以“守牢糧食安全底線,夯實國家安全基礎”為主題,來自全國人大、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國家發改委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以及行業協會、企業代表、新聞媒體機構嘉賓代表齊聚北京,圍繞當前糧食安全形勢和鄉村振興現狀、種業科技創新如何更好促進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如何多舉措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等議題從宏觀和微觀,理論與實踐探討糧食安全與鄉村振興發展的新任務、新對策。
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會長白長崗代表主辦方致辭,論壇由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彬選主持。
論壇旨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全會精神,不斷打牢糧食安全的基礎,持續提升糧食供給保障能力,把糧食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加強基礎性前沿性研究,加快生物育種產業化步伐,發揮好農業壓艙石的作用,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帶動我國農業整體的科技進步。
白長崗會長在致辭中指出,糧食是我們的飯碗、是信心、是底氣、是支撐,要瞄準糧食生產的 “卡點、難點、堵點”問題,進行精準發力,讓種糧的農民得實惠,全方位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特別是在當前疫情引發的國際糧食市場存在不確定性形勢下,確保糧食及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是鄉村振興的題中應有之義。適應時代背景和階段特征的變化,著眼國家戰略需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穩住農業基本盤,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供銷合作經濟學會會長李春生主旨演講
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高級專家尹成杰主旨演講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主旨演講
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供銷合作經濟學會會長李春生,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高級專家尹成杰,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一級巡視員陳友權,民進中央參政議政特邀研究員劉曉山,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原副司長、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副會長方言,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原副主任寇建平出席論壇并作主旨演講。就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進行深入剖析,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充分發表真知灼見、暢所欲言,多為我國的糧食安全工作提出寶貴意見。
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與會人員表示,只有端穩端牢“中國飯碗”,守好“中國糧倉”,行穩致遠走好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才能筑牢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基石,確保“中國號”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新華社、人民日報、農民日報、中國新聞網、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網、《中國小康》雜志等媒體進行現場采訪報道。
本次論壇由浙江航民集團、人民法治雜志社、星火鄉村振興研究院協辦,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鄉村振興工作委員會、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新聞媒體工作委員會承辦。